艺考非“易考”,文化节节高 艺考政策收紧,文化课成绩要求节节攀升乃是大势所趋,所以艺考不是也不曾是“易考”。2021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在文件第二章第三节的8.9两个部分,都明确指出要“逐步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倾向。鼓励校考高校结合专业培养要求,加强考生文化综合素质考查,进一步提高考生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这无疑意味着艺考文化课对艺考生而言的重要性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最高点。 然而对大多数艺考生而言,普遍面临着高考知识多难杂,找不到复习重点;不懂得如何规划复习安排;市面上课程普遍针对性不强;统考、校考结束后复习时间紧张,且跟不上学校进度等等矛盾突出的个性化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恰恰成了艺考生迈入自己梦想高校的“绊脚石”。因此掌握针对性的备考复习策略便是这一阶段的重中之重。我们邀请到了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岳长兴学长,来给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备考文化课的思路和普适性方法。 校考全国第八,还需要学文化课吗? 岳长兴,中国传媒大学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在读,曾在《凤凰周刊》、《大公报》等知名媒体实习。并任中国传媒大学融媒体中心记者至今。 Q:长兴学长你好,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 A:大家好!我是中国传媒大学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岳长兴,请多多指教! Q:听闻你在2019年校考时获得了中传广电编专业全国第八的好成绩,在拿到合格证时应该觉得自己已经“稳”了吧,之后还有继续在文化课上发力吗? A:当然一直有努力学习文化课啦,因为我们专业的录取方式是“专过文排”,也就是说在拿到校考合格证的前提下,按文化比值排名录取。采用这种录取方式的除了我就读的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专业外,还有广播电视编导(全媒体摄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戏剧影视文学、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像与网络视频方向)、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智能媒体设计方向)、艺术与科技(数字娱乐方向)、录音艺术(录音工程方向)、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共9个专业(方向)。在考生文化折算比值达到学校确定的本专业最低折算比值情况下,按文化折算比值择优录取。文化比值相同,按专业排名择优录取。所以压力还是相当不小的~ Q:请问这个文化课折算的方法是什么呀? A:文化折算比值=考生高考文化成绩÷生源省份普通类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一本线) Q:那学长方便介绍一下自己当年的高考情况吗? A:我是陕西考生,当年省文科一本线518分,我的高考成绩为598分,因此我的文化折算比值为598/518约等于1.15。 Q:哇,学长作为文科生居然高出了一本线80分,在这样好成绩的背后一定有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论作为支撑,请你给2023届面临艺考的同学们在备考文化课方面给出一些建议好吗? A:好嘞没有问题! 时间紧任务重,各学科该如何学? 针对2023届高考文化课备考战略,岳长兴学长给出了如下三大建议: 建议一:锁定目标学校,结合往届录取分数有针对性的拆分各科目标。 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学弟学妹们在选定相关专业后,查阅参考资料《2023届艺考白皮书》,了解往届录取学生的高考文化课分数情况。在找准定位的基础上,优势科目持续保持,短板科目不能放,从而进行目的鲜明地“靶向性”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建议二:根据学科特点,战略性进行学科补习和学科“放弃”。 以语文学科为例,高考命题组专家、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言“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这说明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量会进一步增加,其中包含的现代文阅读的深度广度以及文言文篇目自然也会有相应的提升。因此,大家的备考策略应调整为,重点学习时间短见效快的知识板块,暂时放弃浪费时间提分慢的知识板块。 建议三:放弃不必要的幻想,抓紧一切碎片化的时间来冲刺艺考文化课 总有同学在这个紧要关头,仍觉得“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反正已经拿到了合格证/顺利通过了统考,接下来有的是时间复习文化课。此类麻痹大意的懈怠状态,恰恰导致了许多同学最后高考“饮恨”。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放弃幻想,充分整合一切资源,制定详细缜密的复习计划,并脚踏式得地落实起来,同时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复习备考。在此期间,还应掌握目标院校的信息动态,衡量知悉自己距离理想分数的阶段性进度等等。 最后祝愿各位学弟学妹们能一路高歌猛进,顺利考入自己的理想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