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选择了复读是因为内心有不甘。每次模拟考试,不仅有复读生本人,还有家长、学校老师和同学都会关注分数,不自觉地进行比较。高考是一场无法回避的现实焦虑。如果父母根本不理解孩子的压力和付出,只是单纯从分数上进行比较和点评,孩子的不满情绪就会被直接激发出来,父母也会因此感到愤怒并责备孩子。当家长将焦虑转化为消极情绪再次反馈给孩子时,孩子会产生厌学、沉迷游戏、谈恋爱等让家长头疼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循环,使得复读变成了一场家庭战争。 家长们常常感到焦虑。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业、成长、健康等方面是否能够顺利发展。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不断努力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然而,焦虑也常常伴随着他们,让他们感到压力。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成功,但又害怕孩子承受太多的压力和过度竞争。因此,家长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又要让他们有足够的自由发展。合理的期望和沟通是缓解家长焦虑的关键。只有坚定信心和理智应对,才能让家长们摆脱焦虑,帮助孩子走向美好的未来。 在十月初的时候,我接待了一位复读学生的家长。她向我倾诉说自己已经快要崩溃了,担心自己的生命都会受到威胁。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她说看着孩子每天早上起床都很困难,晚上十点过后还要和同学聊上几十分钟的天,一直迟迟不出校门。晚上十一点多了才回家洗澡洗头发,每天要磨到凌晨一点才能睡觉。即使是周末来之不易的半天休息,大部分时间也都是用来和同学聚会,一点都不像在复读。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不知道明年的高考能不能考出今年这样的成绩,到时候全家人一年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她很为此担心。 【准确地洞察孩子的问题·小举措带来巨大影响】 我询问了家长,高考复读是谁的意愿。家长回答说这是孩子自己坚定选择的。既然是孩子自己选择了复读,那么他肯定有想要提高成绩,进入理想大学的动机。但是为什么孩子在复读期间没有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呢?情绪可能是主要和直接的原因。通过与孩子家长的交流,我提醒家长进行详细的回忆,整理一下自己看到孩子处于什么状态时会感到烦恼和担忧。结果这位妈妈一共列出了30多个吐槽。其中有近20个是单向思维下的条件反射,孩子因此与妈妈建立起了一套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形成了恶性循环)。要想改变孩子学习的现状,妈妈是关键。因此,我与这位复读生进行了一次这样的咨询交流: 我早上是因为觉得很累所以起不来?还是因为不想起床呢? 我不想起床了。 我:你现在是什么心情? 复读生感到矛盾困惑。 我在为上课时听不懂而感到担心. 我承认,对于数学和其他理科,我真的听不懂。最让我紧张的是老师经常点名让我回答问题,因为我不懂,我很担心会尴尬。 我:明年高考我计划争取考取多少分,并且我有明确的目标,希望能进入哪所大学? 复读生:我觉得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但是有个同学说那所大学不错,想着或许我可以考那所大学吧。 我:你早餐想要选择吗? 复读生:并不是故意挑食,而是真的不想吃。我妈妈一直在旁边唠叨,导致我失去了胃口。有时候看着妈妈的脸色,我也不想吃了。 如果我能早起十分钟,你妈妈就不会在旁边唠叨了,你是不是会有胃口吃早餐呢? 我觉得应该能吃得下。 ... 我:已经快十一点了,为什么还不想回家呢? 我也不太清楚,就是想和同学一起散个步,聊聊天。 我:你认为你每天承受着哪些压力呢? 复读生:(泪流满面)学校复习的速度很快,我是艺考生转为文化生复读,完全跟不上复习的进度。当听不懂课程时,我会感到特别着急,一旦被老师批评,我就会感到很难受。同学们都很用功,我也担心自己在班级里的排名会退步。模拟考试总成绩还没有提高,我又非常着急。然而,我爸爸并不询问原因,只看到分数就批评我不努力;我妈妈虽然没有批评我,但她的唠叨已经让我受不了了。我心情很不好,无法静下心来进行复习……(一边哭泣,一边述说) 我觉得你每天只想要得到你妈妈给予的温暖的拥抱。可是,她却给了你很多其他的东西,但都不是你内心真正需要的。你找不到一个能够理解你压力的人,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助。结果导致学习压力无法释放,放手不下,做不到。每天都陷入痛苦的纠结中。如果你的妈妈能够站在理解你的一边,和你一起战斗,那么复习的压力、考试的压力、上课的压力都能够得到缓解,对吗? 我需要我的妈妈。 反馈结果:经过连续三次的干预后,妈妈陪读的高焦虑完全消除。孩子早晨起床、早餐和上学态度都变得积极,上课状态明显改善,晚上回家和睡觉时间提前了。一个月后,听课时基本不走神,晚自习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现在每天都会给自己写3至5条积极评价,进入一种兴奋的学习状态。这个月模拟考试的分数开始提升,对自己的高考目标坚定了下来,信心十足。 【加强认知】 我告诉复读生,她的压力源于一系列情绪反应,有些是直接的反应,有些是潜意识的反应。这些问题都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就像我们编写电脑程序一样,只需要更改一些设置就能解决。我们要明确高考的目标,进行学科排查和潜力开发分析,消除负面情绪的反应,改变学习状态,成绩也会提高,要相信自己。 我告诉家长,高考生本身就会感到很焦虑,而复读生的焦虑更多,程度更高。家长首先要理解这个特殊时期的孩子,而且在支持孩子备考高考时,理解是最重要的支持方式。只有理解之后,才能一同面对困难,共同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表现出更大的焦虑情绪。过度关注只会增加孩子的焦虑,让已经处于焦虑中的孩子更加矛盾和纠结,从而进一步加剧焦虑,增加内部冲突。因此,孩子的状态会变得越来越差。 【小结] 只有保持清晰的表达和审视,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对于一个积极主动要求复读的高考生来说,她的学习动力很强,但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她明年的高考成绩不如今年,怎么办?同学们看不起她又该怎么办?如果不能实现家人的期望,会怎样?万一家人以后一直拿这事来数落她,该怎么办?没有哪个高考生比高考复读生的压力更大。如何缓解复读生的高度焦虑?关键在于父母。父母首先要平复自己的心态,保持冷静,明白孩子表现背后的本质,给予孩子最需要的理解和精确的支持,用温暖的关怀给孩子以爱的力量。只有四两拨千斤,彼此轻松才能达到共同快乐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