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大一,复读生,高考总分451——540分,理综成绩116——225分,在2018年湖南省高考生剧增5w人的条件下,从二本到一本。 复读这件事真的要理智想一想,不能冲动。 复读前,连夜熬夜在知乎看了很多通过复读学渣逆袭成985学神的鸡汤回答,自信满满选择了复读,并发誓冲刺985! 可是复读后才明白,像我这种普通人并不能轻轻松松成为励志文里的主人公。 首先,不要急着想知道复读要面临什么,先想想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复读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复读? 被父母逼迫复读,自己却不想 自制力极差,没毅力 基础过于薄弱,分数太低 有想法的同学请将自己对号入座一下! 毕竟高四并不是一时热情就可以挺过去的,辛苦十个月前请认真考虑,资深老油条请回避。 回归正题,选择复读要面临什么? 一、年龄 正常读书流程是没有复读这一过程的,复读一年就意味着自己又留了一级,到大学的时候,年纪就比大多数周围人大了一两岁 而我就是活生生的一个例子,我出生在20世纪的尾巴,现在大学同学都是第一批上大学的新世纪宝宝,所以18届上大学还上了微博热搜 虽是一两岁的差距,但我明显发现,我了解的明星他们觉得过时,我喜欢的歌单他们不喜欢,我知道的梗他们也不懂…… 二、费用 我是去外地一所专门的高考复读学校复读,学费按照第一年高考分数计算,因为我当时分数低,学费五万块,除开学费之外,生活费和后期补课费,加起来七七八八的,差不多十个月花了七八万的样子。 艺术考生: 文化考生: 冲刺清北和985名校的学霸就基本是免费,像我一样的刚上二本线的人就要交几万了 所以计算一下,你需要提分多少才划算? 其实这个也可以当做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吧,交了这么多钱肯定要把知识全装进脑子里才划算啊! 三、反差感 记得开学第一天是我第一次住寝室,还是第一次一个人生活在另一个城市 刚刚高考完彻彻底底疯玩了两个月,学过的知识早就抛于脑后,在家习惯了舒适,每个细胞都是懒惰悠闲的 复读要求我们每天早起晚归,时间紧迫地让人非常有压力 但这种反差感刚刚开学才会有,坚持到后面就会渐渐适应紧张的学习模式,慢慢进入高三的状态 四、忍受周围人的关注 复读时候经常和室友晚上聊天,聊自己的压力还有高考完可能会遇到的烦心事,我们就提到了我们可能会受到朋友圈里的高度关注 比如说 记得高考前压力过大,数学成绩一下子不如以前,朋友圈里一个高中同学就发消息给我说: “听说今年高考数学是葛军出题啊?” 周六刚拿到手机打开微信就看到这样一个让人害怕的传闻,让我紧张了很久,后来问了在武汉大学读大一的朋友才知道这只是传言,我的负面情绪才慢慢消散 还比如说 如果高考复读后成绩不如第二年,所有同学、亲戚朋友、三姑六姨询问成绩的微信该怎么回复呢? 五、戒手机 我复读班主任要求我们可以带手机,但周一到周六要交给他保管,只有周日下午才能用手机 六、仍要压抑一年荷尔蒙分泌 复读学校和高中一样,禁止谈恋爱,一旦发现谈恋爱就会被劝回家反省一段时间并且还会全校通报批评 ps:我是个例外,老师全知道我和全班第一在一起但没说什么,其他情侣被教导主任抓住的都回家了,在这里我想感谢一下我复读遇到的人 我男朋友,一直以学业为重,我好几次快放弃的时候都是他鼓励我,和我刷一样的理综试卷,然后给我讲错题,每天也会出一些物理经典题给我做,高考物理选择题我只错了一个(狂喜) 七、忍受对上大学的同学轻松生活的羡慕 每周末拿到手机就会刷朋友圈看以前同学的大学生活 有的每个月都会去打卡一个旅游地点 有的开始学画画、跳舞、唱歌 有的成为了大学学生会里厉害的干事 …… 而自己还被关在学校里每天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八、忍受旁人的白眼和讽刺 复读是一个不被大多数人赞美的词,别人问起爸妈在哪读大学的时候,爸妈总会尴尬地说: “还没,复读了” 这时,听得我耳朵起茧的回答来了: “啊?复读去了?!” 外人内心肯定对我有了不好的人设: 高中时候是个不三不四的三无学生,高考连三本也没上,只能被父母送去复读 九、经历第二次高考出分数的失眠夜晚 2018年6月24日,又是一个失眠夜,因为明天出高考成绩,比2017年那次紧张无数倍 复读一年,每天六点起床,十点半才放学,经历了10个月的水生火热的备考生活,所有努力是否值得就靠这一刻决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