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发榜”后,都会有人欢喜有人忧,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能会想到复读,来年再战。然而,复读并非坦途,要不要选择复读,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复读,新高考下复读又有什么新趋势?有复读想法的学生,要非常慎重地考虑清楚后再做抉择。 1)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复读——想复读先看理由是否过硬 高考结束后,一些学生有了复读的念头。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复读呢? 通常,复读有三种结果:成绩提升明显,进入心仪的大学;与前一年成绩差不多;比前一年的成绩低。按照以往经验,第一种结果的比例不是太高,第三种结果的比例不是很低。复读的一年,非常考验人的恒心、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格外慎重。如果没有过硬的理由,可以不进复读这个“坑”。 一般来说,复读的理由主要有:认为自己发挥失常、要“知耻后勇”努力学习、对录取自己的学校不满意。我们来逐个进行分析。 第一,发挥失常。发挥正常与否的参照是学生一贯呈现出来的成绩,而不是期待的成绩。高考计入分数的六个科目,如果都发挥正常,学生的总成绩应该是超常水平发挥;如果有一两个科目发挥失常不太严重,学生的总成绩应该是正常水平。一个人所有科目很难都发挥正常,定义自己发挥正常与否应该是以总成绩为准,而不是哪一科目的成绩为准。 如果确属发挥失常,还要分析其原因是身体上的不适还是心理上的不适所导致。如果仅仅是身体不适导致发挥失常,例如突发疾病等因素,可以考虑复读。如果是心理原因导致的,例如考试焦虑等,那我建议不要复读,因为一年后的心理压力更大,考试焦虑的情况可能更严重。 第二,以前没有努力,现在“知耻后勇”。这个理由貌似很正当,但是很多学生都是在结果出来之后顿足捶胸,立下雄心壮志要怎样怎样,大家以为他会从此开始奋发图强,结果一觉醒来就依然故我了。如果学生想复读,可以先闭上眼睛想想,自己能否确定有足够的毅力改变自我。如果非常确定,就可以选择复读。如果不确定,还是不要复读的好,因为这很有可能是学生的三分钟热度。最终,学生的成绩与前一年相当甚至更低,白白浪费一年的光阴。 第三,录取的院校不满意。首先,学生要搞清楚是成绩的原因还是填报志愿的原因。如果是填报志愿失误的原因,可以选择复读。但是,一定要从复读开始前就做好学业规划,明确努力方向,积累高招录取相关信息,下一年不要重蹈覆辙。 其实,学生和家长不用在是否复读这件事上纠结太多,怎么选择都不错,关键看你怎么做。如果学生确定去复读,那就踏实下来准备迎接未来一年的辛苦与折磨,这也是人生的一次历练。如果学生确定不去复读,那就尝试着喜欢你的学校,尝试着喜欢那个专业。 假如学生还是犹豫不定,和家长也达不成一致意见,可以考虑“试复读”。现在离高校开学还有一段时间,先去试复读一段时间。在高校开学之前,如果学生能够承受复读带来的心理压力,又学有所得,成绩也有稳步提升,那就复读下去;如果找不到这个感觉,自己特别痛苦,不要不好意思,回家收拾行李去上大学吧。 2)如何选择靠谱的复读学校——学校的教研实力最重要 对于准备复读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肯定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选择一所靠谱的复读学校呢? 首先,要了解复读学校的教研实力。随着江苏新高考的实施,教研在备考阶段的价值日益凸显。衡量一所学校的教研水平有很多指标,比如是否拥有独立的教研部门、专职的教研团队,是否参加区教研、市教研等。同时,高考复读学校的教师对高考是否有科学的认知、能否对各科试题所考查的内容有清晰认知与了解也非常关键。教师要能够充分理解高考政策,并科学指导学生在试卷上反映的知识漏洞及能力欠缺。 其次,要了解高考复读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并注意学校是否有针对学生备考心态调整的安排。选择复读的学生压力很大,尤其是在备考的后半段,学生会出现学习动力不强的现象。所以,好的复读学校应该在入学前帮助学生做高考失利报告,科学规划课程,并在开学后实行分层教学,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完善情绪管理,为学生鼓舞士气。此外,学校还可以每周举办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经验,疏解成长烦恼。 第三,要了解复读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综合实力。规模较大的复读学校,其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更成体系,师资、学习环境、教学更能有保障。伴随着新高考的实施,分层走班制对复读学校提出新要求,所以,复读学校的招生人数及专职教师人数也需要关注。如果高考复读学校每年招生人数过少,则学生分层不会很细致,学校很难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如果专职教师不足,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将无法及时解答。 3)新高考下复读有何新趋势——复读人数可能会逐年下降 复读是以考试绝对分值作为高校录取依据所产生的特殊现象。当考试招生制度主要依据考试分数而非综合评价来选拔学生,只有学生把分数考得更高一点才能上更好的学校,当分值与期望录取的学校之间存在差距的时候便会将复读作为选择,这是复读尤其是高分复读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新高考总体还是以考分作为主要的录取依据,在录取线上的考生还可能产生考试分数与录取期望的差距。同时,由于全国高校录取考生的平均录取率在80%左右,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复读仍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一定范围内延续、存在。 由于新高考确实降低了考分对于升学的效价,又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考生比过去更大的选择空间,获得录取通知书的考生选择复读的必要性明显降低,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事实基础上,未来复读人数的变化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家长和考生是否会因为选择增加而引发对录取学校期望的膨胀,二是社会用人单位是否会进一步强化第一学历的差别化对待。如果这两方面是平稳的,选择复读的总人数将会逐年下降。 新高考实施后少数省市不再分批次录取,多数省市二本三本合并,各地积极推动一二三本合并,这样给考生和高校双方更大的选择空间,比较好的大学办得一般的专业未必天然就招到优秀学生,一般地方院校办得比较好的专业也可能招到比较优秀的学生,这样延续一段时间必然改变高等教育生态,曾经被用人机构看不上的地方高校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强化第一学历的学校差别看待也就缺少事实依据。 复读本身的经济成本和人生机会成本往往被忽视,不少人也未能考虑不选择复读的情况下成长的连续性优于复读。在高考压力已经普遍较大的情况下,复读生更是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过度的压力对人的身心正常成长发展都会带来更多更大的风险。 复读本身的风险也必须考虑到。在复读生中既有第二年考分高于第一年的,也有第二年考分低于第一年的,或第二年考分与第一年基本持平,在后两种情况下,由于上更好大学的期望不能实现,不仅会产生更高的经济与人生机会成本,还可能造成考生自信心的下降。 因此,对于大多数接到大学录取通知的考生,要综合考虑自身心理素质、未来规划、家庭情况等因素,理性、谨慎选择复读。 |